2016年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,信息工程学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,党建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,突出“党建引领、内涵提升、重点突破”,办学条件显著改善、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突破、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高、人才培养成效显著,学院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。
一、扎实推进一流党建工作,党建引领作用充分显现
积极开展一流党建创建活动,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,党建引领作用充分显现,在教学科研、管理服务、脱贫攻坚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。学院杨雪老师先后获评“中国好人榜——敬业奉献好人”“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“云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”;张祥老师获评“2021年云南省高校最受学生敬佩辅导员”;余亚军同学获评“第十六届云南省优秀大学生”;徐章燎同学荣获2022年JDB龙王捕鱼首届“最美昆院人(优秀学子奖)”荣誉称号。学院教师在教学、科研等方面先后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1年度电力创新奖一等奖(省部级)、第八届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(鼎阳杯)西部赛区竞赛三等奖。
党员师生参观展览
二、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,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突破
通过“内培外引”等方式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,引进博士13人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、柔性引进人才1人;高级职称结构进一步改善,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66人,其中博士15人, 2人博士在读,正高级职称8人,副高级职称19人。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,在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物联网工程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专业被评为C级,且排名明显上升;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;获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,软件工程硕士点获省级立项建设。
三、稳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,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
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育人理念,紧密围绕“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,以创新创业精神为导向,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相互融合发展的应用型信息工程技术人才”的培养目标,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积极申报教育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,截至目前共获批14项;教学成果奖获得突破,先后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、第九届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《三类目标·四项融合·五个关键:应用型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》获推荐参评2022年高等教育(本科)国家级教学成果奖;《现代新工科背景下的校企“3+1”协同育人机制在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中的研究与实践》项目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“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”典型案例名单。学科竞赛取得好成绩,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3项、省级一等奖9项、省级二等奖9项、省级三等奖29项;获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6项、省级一等奖2项、省级二等奖11项、省级三等奖19项;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、优秀奖6项,省级一等奖18项、省级二等奖34项、省级三等奖55项;物联网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项;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等。在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不断突破,获云南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,铜奖11项。《计算机网络》课程获省级一流课程并推荐参加国家一流课程评选、获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
四、不断增强科研团队实力,科研成果明显提升
积极组织申报科研项目并获得立项,获批国家自科基金立项3项、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、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(部分)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获立项10项、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1项。科研团队建设有力推进,获批成立云南省李正强专家工作站和云南省高校“数据治理与智能决策”重点实验室,校级“时空大数据”创新团队和院级“物联网和大数据” 创新团队初具雏形。发表论文220余篇,其中SCI、EI、CPCI检索论文60余篇,核心刊物60余篇,学术专著10余部,申请专利10余项。
云南省李正强专家工作站揭牌
信息工程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应用型新工科办学理念,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为抓手,主动对接省、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新工科学院,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!